2025
四月
26
【 缅怀教宗方济各】|教宗方济各的“福传教导”
教宗方济各如此评价自己,“我加入耶稣会,是因为他们的传教圣召,以及他们不断奔赴边疆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位梦想成为日本传教士的年轻耶稣会士,后来成为了罗马主教。他以伯多禄继承人的身分,将传教使命融入自己的使命之中。渴望并要求在整个教会中孕育出更新的传教精神,这已成为教宗训导体系中跳动的心脏。教宗希望在客观和制度上强调这一“优先事项”,并在2022年颁布的《罗马教廷福音宪章》中明确规定,福音传播部应“由罗马教宗主持”。我们在这份宪章的序言中写道:“教会的‘传教归依’旨在使教会更新,成为基督自身爱的使命的镜子……。”当她把信德的超性恩赐带给人类时,她自身也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 (...)。”
教宗方济各的传教热情是贯穿他整个伯多禄牧职的最强烈、最顽强的线索。他没有将传教工作与其他任务并列为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投入教会精力的领域之一。相反,教宗方济各一再坚持认为,使徒关怀是生活的唯一正确方式,是让所有教会动力富有成效和有益。他的意图是鼓励“风俗、做事的方式、时间和日程安排、语言和结构能够适当地用于当今世界的福传,而不是用于自我保护”。牧灵归依所要求的结构更新,只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是使其更加以传教为导向的努力的一部分。”(《福音的喜乐》,27)。
贝尔格里奥教宗并没有撰写关于传教的思辨性论文。他并没有就“传教规划”提出一套结构化的学术思想。相反,他的传教关怀贯穿于他整个日常训导中,在大量的讲道、要理讲授、演讲和发言中散布着传教性质的暗示、参考、洞见和建议。然而,这种“传教训导”是围绕着几个关键点来总结和定义的,从他担任教宗的最初几个月开始,即在他担任伯多禄继承人职务的最初几个月发表的“纲领性文本”开始。
《福音的喜乐》带来的“传教震撼”
教宗方济各于2013年11月24日发表了《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题为“论今日世界福音的宣讲”。他希望借此“提出一些指引,鼓励和引导整个教会进入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福传新阶段”(《福音的喜乐》17)。这是一篇独特、务实、有时甚至略带急促的训诫性文本,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申了福音的宣讲是教会存在的理由。
在这篇劝谕中,这位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罗马主教重申,向他人宣讲福音所应许的救恩的使命,即“首次宣讲”——教会传统用语用希腊语“Kerygma”(源于动词,意为“呼喊、宣讲”)来定义——是救恩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这项使命并非凭空而来,并非出于良好的意愿、理性或意志力。它唯有通过与基督的相遇,以及祂今日所展现的行动,才能得以释放。这场相遇激发了信德,并激励那些经历过这种体验的人将这种体验传递给他人。
教宗贝尔格里奥引用他一直敬爱的教宗保禄六世的宗座劝谕《在新世界中传福音》解释道,见证基督的福音绝不能被理解为“一项英勇的个人行动,(...)”。耶稣是“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福传者”。在一切福传活动中,天主始终占据首要地位。(EG 12)
罗马主教强调说:“每当我们向耶稣迈出一步,我们就会意识到祂已经在那里,张开双臂等待着我们(EG,3)。”教宗方济各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西班牙语词“primerear”,用来形容基督之爱的先行工作,它是所有传教动力的源泉。先行的恩宠体现为基督亲自打造的吸引力,它俘获人心并召唤他们归向自己。为此,教宗贝尔格里奥反复强调,并引用其前任本笃十六世的话,在宣讲福音的使命中,我们不是出于劝诱他人改变宗教信仰的愿望,而是“通过吸引力”来工作。
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通谕中强调,宣讲福音并非只限于那些所谓的“传道专业人士”,他们必须通过某些“培训”课程才能胜任。圣洗圣事足以宣讲福音,因为“每一位受洗者,无论其在教会中的角色或信仰培育的程度如何,都是积极的福传推动者。” 因为“任何真正体验过天主救赎之爱的人,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或接受长期的培训,就能出去宣讲那份爱。每一位基督徒,只要在基督耶稣里感受到天主的爱,就都是一位传教士:”(《福音的喜乐》120)。
教宗方济各强调,在基督信仰的道路上,我们不应以为迈出第一步后就“抛弃宣讲,转而追求那些自以为更‘稳固’的培育”。相反,在见证福音的喜乐并向他人传递福音的喜乐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这宣讲更稳固、更深刻、更稳固、更有意义、更充满智慧”(《福音的喜乐》165)。每一项真正的使徒行动,包括弥撒讲道和每堂教理讲课,都必须呼应基督信仰宣讲的核心。
贯穿《福音的喜乐》的其中一个核心主题可以用“促成”一词来概括。每一项使徒工作的目标都是使人更容易与耶稣相遇。承认教会是“肩负传教使命的子民”也属于这一范畴。
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中警告说,耶稣应许的、教会喜乐宣扬的救恩“是赐给所有人的”,因此“天主创造了一种方式,将各个时代的所有人团结起来。祂选择将他们称为一个民族,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因为“没有人能够靠自己、个人或自身的努力而得救。”而“天主所拣选和呼召的子民”就是教会。耶稣并没有吩咐宗徒们要组成一个排外的精英团体。祂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福音的喜乐》113)。
天主子民——正如《福音的喜乐》也承认的那样——并非一个自我推销的集体游说团体。而是那些遇见耶稣并开始追随祂的人。因此,基督徒的旅程从来都不是那些孜孜不倦地攀登禁欲和灵性高峰的人的专属。天主教会子民并非某种哲学或宗教理念的激进分子的集会。它仅仅是一群受洗的子民,他们可以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见证信仰的恩赐。“既然教会寻求经历深刻的传教革新,我们在宗座劝谕中读到:“这是一种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承担的责任的宣讲。它与将福音带给我们所遇到的人有关,无论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或完全陌生的人。”(EG 127)。
教宗方济各在他的劝谕中写道,圣神引导天主子民“在真理中,带领他们得救”。祂赋予他们信德的“本能”——sensus fidei——帮助他们认识和追随基督恩宠的运作。这是圣神的恩赐,在《福音的喜乐》所称的“灵修”或“民间虔诚”中以独特的清晰度体现出来。这些姿态和实践“可以说‘一个民族不断地自我福传’,也必须被视为‘天主子民自发传教活动的真实表达’”(EG 122)。
这些举动和做法绝不能被视为自然宗教虔诚的表现而遭到拒绝:“任何热爱天主圣洁子民的人”,教宗方济各警告说,“不能将这些视为纯粹人类对神性的探索。它们是神学生活的体现,这种生活受到注入我们心中的圣神的滋养”(EG 125)。
致宗座传教善会和世界传教节文告
每年,教宗方济各都能够通过传统的世界传教节文告(通常在十月的倒数第二个星期日在全教会举行)和在宗座传教善会年度大会之际发表的讲话来表达他的传教关怀。教宗方济各利用这些讲话和文告重申他的传教教导的指导方针,并将它们应用于当前的情况和普世教会面临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宗方济各曾多次向所有人重申(例如,2018年6月1日,他在会见各国宗座传教善会主任时就强调),教会传教使命的主角和“作者”是“圣神”,而向世界宣讲基督之名的人所用的祈祷书,并非某种为传教营销策略“注入灵魂”的手册,而是《宗徒大事录》这本小册子。它讲述了圣神在耶稣的第一批朋友中行奇迹的简单故事。我们需要“去那里寻找灵感。而这本书的主角,”他当时补充道,“就是圣神。”
因此,教宗在2024年2月2日发布的世界传教节倒数第二篇文告中,回顾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强调了“教会传教使命的末世性”,并指出“传教活动的时期介于基督第一次降临和第二次降临之间”。伯多禄继承人在那篇文告中回忆道,初期基督徒“感受到了宣讲福音的紧迫性”。教宗方济各强调,今天也同样如此,“牢记这一视角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怀着那些知道‘上主近了’的人的喜乐去福传”。
教宗方济各于2020年5月21日在新冠疫情期间发表的致宗座传教善会的文告,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在这篇精彩的文中,除了重复《福音的喜乐》中的一些关键词外,教宗方济各还为那些最深入地参与教会所托付的使徒工作的人提供了见解和建议。此外,他回顾说,那些用生命宣讲耶稣的人,也跟随祂走上了忍耐的道路,祂“始终以慈悲陪伴人们成长的脚步”,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也不“强加复杂而费力的培育之路,让他们轻松享受上主的恩赐”。他回忆说,耶稣与祂的首批门徒相遇时,他们正沉浸在现实生活中,忙于工作(“祂不是在会议或培育研讨会上与他们相遇”),以此重申传教不需要“创造平行世界”或“制造媒体泡沫来呼应自己的口号”。
教宗还向宗座传教善会——一个服务于世界各地传教事业的爱德与祈祷网络——建议他们珍视与伯多禄继承人之间的特殊纽带,这种纽带可以成为“自由的支柱”,并有助于避免“昙花一现的潮流、片面思想流派的扁平化或新殖民主义性质的文化同化”。
在文中,教宗方济各还提到某些可能扭曲从事传教活动的个人和机构工作的“病态”,例如教会内部某些组织和人物的“自我指涉性”,他们“将精力和注意力首先投入到自我宣传和以寻求宣传的方式庆祝自己的倡议”。或者,某些团体和组织专横跋扈,将众多受洗者视为“惰性物质”,需要通过推理、提醒和教诲来唤醒和动员他们,“使他们‘觉醒’”。或者,再次,那些人通过增加“无用的战略阐述空间”来“生产项目和指导方针,而这些项目和指导方针只是那些发明者自我推销的工具”,
这种具有传染性的抽象思维。
2019年10月,即“特别传教月”刚过,教宗方济各的长篇访谈《没有祂,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今日在世的传教士》(LEV-Edizioni San Paolo)就出版了。罗马主教在传统的圣诞贺词会上亲自将这本书赠予罗马教廷长上,并称其为“我想为特别传教月撰写的‘文献’”。他补充道:“我受到一句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启发,这句话说,当一位传教士到达一个地方时,圣神早已在那里等候他。”
在这本小册子中,教宗贝尔格里奥有机会详述他最常用的一些短语,这些短语暗示了所有使徒工作应有的活力和源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短语甚至有可能沦为教会语言新“墨守成规”的口号。教宗方济各解释说:“‘教会走出去’并非我发明的时髦说法。这是耶稣的命令,祂在马尔谷福音中吩咐门徒要到全世界去,‘向万民’宣讲福音。教会要么走出去,要么就不是教会;要么宣讲,要么就不是教会。如果教会不走出去,就会腐败,失去本质,变成别的东西。它只会变成一个灵性团体,一个发起倡议和传播宗教信息的跨国公司。” 他补充道:“‘教会走出去’的使命,不是一个计划,不是一个需要靠意志力才能实现的意图。是基督带领教会走出自我。在宣讲福音的使命中,你前进是因为圣神在推动你。祂引领你。当你到达目的地时,你会意识到祂已先你而来,正在等待你。”
教宗方济各在关于传教的长篇访谈中,也解释了他坚持不懈的呼吁,即不要将基督徒的传教使命歪曲为一种形式的劝诱:“凡是想让教会成长,却不依靠基督的吸引力和圣神的作为,仅仅依靠某种‘巧妙的说辞’,就存在劝诱。” 因此,首先,劝诱将基督本身和圣神排除在传教使命之外,即使它声称以基督的名义行事。” 教宗方济各补充道,劝诱“不能容忍信仰的自由和无偿性,因为信仰可以通过恩宠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教理讲授:关于“使徒热情”
2023年,在周三公开接见期间,教宗方济各希望举办一系列以“福传激情,即使徒热忱”(“基督徒生活中一个紧迫而关键的主题”)为主题的长期教理讲授,这标志着他整个教宗任期的第十个年头。罗马主教希望以此方式,重新开启并发扬“传教”这一贯穿其整个教宗训导历程的内涵。
在圣伯多禄广场或保禄六世大厅聚集的人群面前,以使徒热情为主题的教理讲授循环展开,如同一段充满建议、想法、提醒和个人故事的漫长旅程。教宗方济各希望陪伴所有人“重新发现福传的热情”,并证明基督信仰是一份“宝藏”,它“被接受”并“传递”给他人,就像它被接受的那样,没有添加任何其他东西的愿望,也没有依靠“个人想法、计划或结构的力量”。在教理讲授循环的第二部分,伯多禄继承人还回顾了耶稣会士利玛窦、圣凯瑟琳·特卡维塔和其他许多“在教会中重新点燃福音热情的见证人,以便他们能帮助我们重新点燃圣神希望在我们内持续燃烧的火焰”。
教宗方济各与传教士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力”
教宗方济各在位十二年间,许多传教士与他个人的基督徒情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共鸣,正如你们在信仰通讯社出版的传教士故事中所读到的。
许多传教士对他向人性中通常宣讲福音的“灰色地带”发出的号召感到亲切和熟悉,他邀请人们亲身实践现实,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包括它的不完美和瑕疵、痛苦和失败,远离各种严格主义的完美主义抽象。
许多传教士很高兴听到他宣讲,在拯救灵魂时不应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旨在“拯救能拯救的”的适应总是比僵化地坚持自己意识形态原则的纯粹性更有效。许多传教士从经验中知道,“在人类巨大的局限性中,迈出一小步,比表面上井然有序、每天都没有遇到巨大困难的生活更能取悦天主。”(《福音的喜乐》44)。许多传教士也从经验中知道,那些宣讲福音并希望通过上主的圣事提供恩典和治愈的人有时被要求选择一种前进的方式“明智、理解、耐心和对圣神的顺从”,愿意倾听,一步一步走,并“给予时间,带着极大的耐心”,因为“正如真福伯多禄·法贝尔所说:‘时间是天主的使者’”(EG 171)。
尽管如此,教宗方济各的“传教教导”将继续对教会的未来旅程和时代具有价值。每个人都可以珍惜他的话语和记忆,记住“在教会里,一切都必须符合宣讲福音的要求;这不是保守派或进步派的观点,而是耶稣触及人们生命的事实。”(教宗方济各,2023年2月22日星期三公开接见要理讲授)
